TikTok禁令事件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依賴演算法的職場規劃,就像在流沙上建城堡。數字時代徹底改變了我們獲取資訊、連接受眾及規劃職業的方式。以TikTok為代表的平臺憑藉病毒式傳播與碎片化內容,已成為職業建議、創業策略與個人品牌建設的核心資源。然而,近期地緣政治動態——尤其是美國政府對TikTok的審查——令該平臺的未來蒙上陰影。在數據隱私、國家安全與審查制度的爭論之外,一場更深層的討論逐漸浮現:依賴演算法的內容生態脆弱性,與經典職業智慧的永恆價值之間的對比。
TikTok的母公司位元組跳動因用戶數據可能與中國政府共用而面臨多國質疑。2024年4月,美國立法要求位元組跳動剝離TikTok在美業務,否則將全面封禁。儘管期限延至2025年,1.7億美國用戶(含大量創業者與職業導師)仍陷入不確定性。以下是2025年關鍵節點:
對職業規劃者而言,TikTok不僅是工具,更是生計命脈。其演算法讓小眾專家瞬間觸達全球受眾,但平臺存亡卻受制於政治博弈,凸顯數字生態的根本脆弱性。
TikTok重塑了職業指導模式:用戶不再讀書或參加職業發展相關的會議,而是刷取“5個升職信號”“2025離職攻略”等速食內容。這類內容存在三大缺陷:
若平臺消失,依附其上的內容與品牌亦將消亡,反襯出經典著作的跨時代價值。
在TikTok誕生前,這些著作已奠定職業成功的底層邏輯:
這些經典直指人性本質,而非追逐短期策略。特別是《沉思錄》這樣的經典著作,經歷千百年來的戰亂、瘟疫和封殺,依舊在如今這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禁令危機反令職業規劃行業受益:用戶對“一次性內容”產生倦怠,轉向更可靠資源。演算法驅動的內容追求流量而非留存,而經典作品通過解決人類永恆挑戰(如決策、自律)實現長青。
TikTok禁令揭示了一個常被忽視的真相:技術迭代,人性不變。平臺興衰如潮汐,但對意義、倫理與成長的追求永恆。以經典為羅盤,融合現代工具,方能構建超越任何單一平臺的事業根基。
正如宋朝陳元靚在《事林廣記》卷九中記載的那樣:“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演算法定義今日潮流,而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智慧,永遠主宰明天的方向。
別怕TikTok Ban, 經典永流傳!